本篇文章2379字,读完约6分钟
李波
作为货币政策的实施者和金融稳定的维护者,要完成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重要使命,人民银行必须积极改革,勇于创新,不断完善框架,完全控制。 另一方面,做好货币政策调控工作,重申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根据经济和物价形势的变化,合理调节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力量,不断丰富和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推进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变革,将改革纳入调控之中,利率和汇率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也充分说明,要比较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有必要从宏观的、逆周期的、防止感染的角度构建宏观审慎政策的框架。 货币政策将继续把宏观经济和总诉求管理放在首位进行比较,重点是物价水平的稳定和经济增长。 宏观审慎政策直接、集中地作用于金融体系本身,重点是抑制杠杆过度扩张和正向周期性行为,维护金融稳定。 宏观审慎政策作为金融监管的第二大支柱,与货币政策互补、相互强化,形成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两大支柱调控框架。
准确把握经济脉搏,
适时调整货币政策取向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各个阶段,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术布局,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物价水平的变化情况,灵活把握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力量。
在当前内外部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整体必须谨慎稳健,及时适度调整,防止总诉求短期过快下行,防止过度“放水”,固化经济结构失真,化解经济结构失衡 人民银行积极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常态,保持了在不断稳定中求前进的总基调,保持了货币政策的审慎和稳健,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了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适应形势的变化,、
货币政策法规框架的阶段性变革
近年来,人民银行完善了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推进了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变革。 另一方面,不断健全中央银行的利率管制机制。 另一方面,完善货币政策操作安排,加强流动性管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人民银行建立了以监测拆解银行系统流动性和市场重要情况为要点的流动性预测管理体系,注重提高操作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比较有效性。 灵活切换市场操作的力度和节奏,“削峰填谷”,基本稳定银行系统的流动性。 进一步完全公开市场操作机制,开展每日常态化操作,丰富操作品种,优化市场资金供求期结构。 然后,积极创新公开市场工具。 根据不同阶段的流动性形势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状况,不断优化操作工具组合,合理安排工具的品种、规模和期限结构,较好地满足了不定期的操作要求,操作的前瞻性、灵活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
勇于开拓创新,扎实推进金融改革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 年以来,随着各基础条件的成熟,我国利率管制开放步伐加快,年7月和年10月分别放开了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 迄今为止,我国利率管制基本开放,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 并且,人民银行不断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培养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完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积极推动存款市场有序快速发展。
有序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人民银行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战术部署,于2005年7月21日发布公告,完全发布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开始根据市场供求参考货币篮子进行调整,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此后,人民银行多次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加强了人民币汇率弹性。 在这两年里,随着深化改革的时机日趋成熟,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货币篮子进行调整的汇率形成机制。 年8月11日,人民银行宣布中间价估算机制完全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要求报价明细根据前一天汇率收盘价报告当日汇率中间价。 年2月,人民银行确定了“收盘汇率+货币汇率篮子变化”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
结合中国国情
率先开展宏观审慎的政策实践
人民银行很早就开始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结合的探索与实践,在制度建设和政策工具两个大层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在制度建设方面,人民银行进行了以下努力。 一是2003年成立金融稳定局,履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职责。 二是以年为中心建立金融监管合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负责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 三是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更好地支持宏观调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 四是比较跨领域、跨市场的金融风险,主导制定金融机构开展理财业务的指导性意见,推进监管标准统一,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五、年正式出台存款保险制度,推进市场化的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的形成。
在政策工具方面,人民银行积极探索和创新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许多探索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创新的。 一是年内正式引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 其核心是金融机构的信用扩张必须与经济增长的合理需要和自身的资本水平等相一致 也就是说,金融机构要求“有本钱就可以做多少生意”,不能随便扩大或过度举债。 与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相比,从年开始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判断,将越来越多的金融活动和资产扩张行为纳入宏观审慎管理,从7个方面诱惑了金融机构的行为,实施了逆周期调节。 二是将跨境资本流动纳入宏观审慎管理的范畴,着重比较周期性地调节资本流动中的过度杠杆化和短期炒作行为。 第三,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审慎管理,形成了以城市政策差异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为首要文案的住房金融宏观审慎政策。 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相互配合,为供给侧结构改革营造了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较好地防范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了金融稳定,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作者是央行货币政策司原司长、中国侨联副主席,本文摘自李波撰写的《构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两大支柱的监管框架》一书引言,标题为编者所加,该书荣获《第一财经摩根大通年度金融书籍》年度中文书籍奖)。
标题:“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 相互补充、相互强化”
地址:http://www.yuanmengshidai.com/yyhg/8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