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披露的数据,我国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几乎都在200%左右,资本充足率都在13%以上,按照常规理解,这样“双保险”就完全可以覆盖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 但是,我觉得这样想的业界的人不太多。
在经济增长阶梯、增长动力转换、产业结构新旧交替的“新常态”下,旧式经济(从以前开始制造业、4万亿美元投资等对银行的冲击将在未来爆发。 根据最近公布的银行年报,银行净利润增速已经从过去的仅20%降至5%-8%,不良资产率连续13个季度上升,大型银行近年来首次突破1%。
从银行目前的行动来看,在国家长期担保下,涵盖体制利益的过时依赖惯性仍在持续。 年来,货币政策工具不断创新和放松方向,管理层希望银行贷款转向新兴产业、三农和微观,但银行仍然青睐地方融资平台,甚至利用各种渠道,为信托、理财和股市(如伞型信托)提供资金
因此,经济转轨的风险还没有大规模爆发,特别是占银行贷款60%的房地产抵押贷款没有受到房价下跌的冲击。 除了准备、资本这种抵消日常经营风险的“双保险”外,根据国际银行领域的监管框架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着力防范系统性风险,构建“准备+资本+存款保险”三位一体的风险防范体系也很重要
国有大银行已经上市,成为全球性的商业银行,但国家和地方的“个股一股”性质没有改变,国有控股的性质使得国家在银行发生什么事情时不能袖手旁观。 即使分家,父亲也像没看到儿子在外面胡闹失败一样,更何况这个“父亲”过去还拥有经常帮助儿子、帮助儿子的实力。 因此,许多人认为,在连某信托企业倒闭都不能接受的情况下,存款保险上线也不能让银行倒闭。
笔者认为,我国的改革总是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如果存款保险上线,至少向存款人和银行发出信号,国家不再完全兜底,渐进退出,让银行承担风险,这是一个很大的趋势。 这样,银行就不会像过去那样,利用国家担保,无视国家信用政策,将贷款违约投向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通过渠道投向信托和股市等,即使获得高收益,也不会将未来爆发的风险留给国家。 而且,如果哪家银行的风险变大,存款者当然不会选择这家银行。 也就是说,有了存款保险,银行就会通过自己提取利润来支付存款保险费,至少短期内银行过去的“任性”行为会变少。
许多人认为,如果不能建立国有公司、地方政府、建设项目等贷款对象的硬性约束,就不能让作为输血单位的银行建立硬性约束机制。 笔者认为,这也是在同一过程中,建设项目的未来将越来越多地以债市、ppp等国际通行的“长期、低价”模式融资。 地方政府通过债市筹集地方债已经是大势所趋,万亿元债务互换计划已经破冰,未来规模将更大,地方政府对银行的依赖将下降。 国有公司改革将扫除过时的生产能力、中国制造式升级、政策性银行体系的完整性,并逐步明确与商业银行的关系。
呼唤近20年的存款保险制度终于实施。 这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 存款保险基金很快成立,在民营银行准入门槛下降、银行竞争加剧、风险逐渐释放的背景下,我们期待着最初的破产清理和还款。 这可能就是我国银行领域真正走上商业化道路的开始。
(作者)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 )。
标题:“李宇嘉:存款保险制度倒逼银领域“硬约束””
地址:http://www.yuanmengshidai.com/yysx/1947.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