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8字,读完约4分钟

2004年12月11日,中国保险业大门向外资全面开放。 蜂拥而至的大保险公司们都做着同样的梦。 世界保险市场最后的大蛋糕,10亿以上的保险人口……

8年的岁月,外资保险被砍得相当丰厚。 近日,保监会在中海外资保险内部座谈会上表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近半数外资保险企业进入盈余期,外资保险逐渐走出在华“水土不服”的困境。

其实,“中国经验”的积累并不比账面数据宝贵。 更多外资熟悉中国保险市场竞争规律,从自立门户向“附近巨款”转移的战术变革正在悄然构筑。

赤字的盈余倾向显着

汇丰等外资撤出后,中国保险市场仍有坚守者和新加入者。 目前,外资保险进入中国市场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通过合资法人企业、独资法人企业、参加资本保险的企业、qfii等进入资本市场等。

来自权威渠道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16个国家和地区保险机构在中国设立了55家外资保险企业,外资保险家数量比入世前增长120%。 原保险费收入390.42亿元,是入世前的12倍总资产3275亿元,是入世前的36.5倍; 除投资设立外,外资还将以资本参与的形式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引进外国投资近千亿元。

“外资保险近半数进入盈利期 集体走出“水土不服””

一位外资保险高管也表示,今年第三季度,外资保险企业共增资17.5亿元。 其他许多企业最近表明了增资的意愿。 在中国没有设立营业机构的外国保险企业,依然对市场准入持积极态度。

经过多年摸索,外资保险扭亏为盈的趋势明显。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40多家外部资产、寿险企业中,20家进入盈利期的外资保险企业中,偿付能力充足率均高于150%。

数据持续改善是外资保险逐渐摆脱“水土不服”的重要信号。 但是熟悉中国市场竞争规律的外资保险知道,要在中国持续盈利,淡化外资的色彩,融入当地市场是获取市场份额的不二法门。

释放本地化战术信号

于是,“本土化”战术转变的信号不断释放。

最近,在中国人保h股ipo的过程中,美国国际集团、日本东京海上的两家外资同业相继暴富; 此前中国太保登陆港股时,德国安联也以重要战投身份露面。 对这些经验丰富的外资保险来说,准入动机绝不像财务投资那么简单。

本报讯德国安联计划与中国太保正合资开办健康保险企业,目前正在紧张筹备中。 美国国际集团、日本东京海上也与中国人保合资成立关联企业,意在共同扩大中国保险市场。

“这是典型的‘附近巨款’。 ’在业内人士看来,外商投资中国保险市场的战术悄然发生了变化。 也就是说,他没有执着于自立的门户,而是选择了参股和自行双脚行走。 “参股”除了能给外资带来一定的财务收益外,还可以利用中国资本渠道和客户资源,共同挖掘中国保险市场这个“深层矿”。 中国资本的特点正是外资的“短板”。

“外资保险近半数进入盈利期 集体走出“水土不服””

在一家外企高管的话里,本土化已经不是“当地员工有多少”,而是外资的中国战术是否真的离当地市场很近。 “肯德基在国外的pk中不过是麦当劳,但是到了中国为什么能逆转呢? 因为卖油条和烤点心,卖中国人平时经常吃的喜欢吃的食物。 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本地化。 ”

“外资保险近半数进入盈利期 集体走出“水土不服””

一个值得观察的细节强烈表明,在责任保险、货物保险等细分市场站稳脚跟后,外资保险在进入中国之前传入保险市场的“野心”,与中资同业正面交锋是不可缺少的。

这表明外资寿险有望加快养老和健康保险的快速发展,参与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的外资财产保险经营,开始专攻汽车保险、家财保险等个人财产保险市场,并对责任保险等相关险种采取政策

针对外资保险的上述需求,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其中可能涉及税收政策、医疗养老保障体系、保险业准入政策调整等多个层面。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拆解研究,积极调整相关部门,在时机成熟时予以考虑”。

标题:“外资保险近半数进入盈利期 集体走出“水土不服””

地址:http://www.yuanmengshidai.com/yysx/1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