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1字,读完约4分钟

经过记者万敏从北京出发

6月10日,央行相关负责人接受总公司、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回答了外界对融资高、融资难的质疑,提出了继续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试点的新动向。

前一天( 6月9日)宣布定向措施后,央行以这种形式,以对比性货币政策工具为中心,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工具充分利用库存信贷,重新确定了市场此前预想的大范围低息和难以出现的货币政策调控思路。

融资结构问题难解

前述央行有关人士表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难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诸多矛盾的综合体现,缓解融资难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需要全方位的共同努力。

前面提到的央行负责人多次提到“结构问题”。 “在融资总量整体稳定的情况下,融资难融资价格越来越高是结构问题,不仅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宏观快速发展阶段有关,也有微观主体自身、市场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 ”

这与上周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媒体上公布的文案观点一致,盛松成认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公司等大公司的财务软件约束推高了利率水平。 他在文案中表示:“由于我国公司对债务融资依赖度较大,杠杆率水平较高,继续举债将提高宏观经济脆弱性。 因此,货币政策不存在大幅度放宽空”。

“央行回应融资问题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望扩大”

前面提到的央行负责人也表示,“一些地方融资平台、国有公司存在‘财务软件约束’,对资金价格不敏感,占有大量信用资源。”

近来,一系列新闻表明央行独立性有所加强,但在扭曲的经济格局中,更难制定满足各方的货币政策,为此,央行也不断发布文案,通过接受媒体采访的方式尝试与市场进行信息表达。

“如果目前融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够,一方面实体经济诉求薄弱,另一方面银行舍不得融资,全面下调只能导致银行间流动性溢出金山,无法解决结构性资金问题。 ”国开证券宏观分析师杜征征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说。

“央行回应融资问题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望扩大”

有效利用库存进行信用

值得观察的是,在外界对全面下调乃至降息的利弊众说纷纭之际,央行上述负责人在前述采访中以“库存”为要点之一。

前述央行负责人表示,从国内外实践看,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已经到了信贷资产证券化需要快速发展的阶段。 截至2005年5月底,中国共有23家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债市共发行43件,1793亿元的信用资产证券化产品。

截止到4月底,与超过60万亿元的人民币贷款余额规模相比,不足2000亿元的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显然还不够。 更重要的是,由于银行间债市的投资主体仍然是商业银行和少量证券公司,转让的信贷资产大部分留在银行体系内,没有起到化解系统性风险的作用。 对商业银行来说,考试要求以资质优异的信用资产为目标物,因此也很难真正满足银行“甩开负担”的诉求。

“央行回应融资问题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望扩大”

另外,在交易所上市的信用资产证券化产品虽然已经准备好了,但还没有落地。

“下一步,央行将继续与有关部门合作,稳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试点工作,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发行效率,适当扩大基础资产范围,丰富多元化投资群体,调动银行领域金融机构试点参与的积极性。 ”前面提到的央行负责人说。

“央行回应融资问题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望扩大”

连续两次的转向和央行密集的表明,大大削弱了全面放松的预期。 中金企业表示,短期内全面转型的可能性不大。 考虑到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整对经济的下行压力,政府可能出台进一步的定向宽松政策,如降低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的定向力度、加大对贷款符合政府改革目标的银行的再融资力度、微调融资比例等。

“央行回应融资问题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望扩大”

本公司9日引用拆解相关人士的话说,央行在50多天内可以多次出台“定向降级”政策,证明其政策效果得到决策层认可,如果未来经济形势不明显好转,不排除央行将继续出台第三次“定向降级”政策

标题:“央行回应融资问题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望扩大”

地址:http://www.yuanmengshidai.com/yysx/2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