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8字,读完约3分钟

经记者从上海出来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确定“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正规化快速发展,充分利用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

7月5日,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表示,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快速发展是充分利用库存的10大重要措施之一,符合基础资产、风控能力、证券化产品设计等条件的商业银行可以证券化。

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香港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前主席沈联涛近日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指出,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迟早是未来快速发展的趋势。 但是,在标准化快速推进之前,资产证券化的立法、条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必须明确,还需要处理许多细节问题。

“资产证券化成常规业务 会否埋下新危机种子”

另外,资产证券化标准化快速发展后,如何管理其中的风险,也是监管层必须面对的问题。

资产证券化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

《每日经济信息》指出,银监会不仅要考虑银行的基础资产,也要考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证券化的产品设计能力。

目前,国内二级市场的主要交易产品有三种。 一种是库存贷款的买卖,这是交易量最大、最普遍的形式。 二是合同转让;三是资产证券化产品。 其中证券化产品被公认为未来二级市场快速发展的方向。

作为二级市场比较活跃的国家开发银行,2005年开始建设银行和试点贷款资产证券化,之后工业银行等银行也加入了进来。 截至2007年6月底,银行间市场共发行约896亿元规模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7月5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谢多指出,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将信贷资产证券化从试点阶段转为常态化,将为充分利用商业银行库存创造重要出口,从而更好地利用市场潜力推动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

某股份制银行信贷部门负责人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不同银行参与资产证券化的动机各不相同,国有较大的行为是放开信贷规模、调整信贷结构、推进金融创新。 股票银行和外资银行还考虑了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和新的客户关系的建立。

“资产证券化成常规业务 会否埋下新危机种子”

上述人员指出,在实际操作中,资产证券化也大量出现。 在许多银行重视客户关系的情况下,通常不愿转出全部信贷资产的一些银行由于自身规模限制而无法购买越来越多的资产; 另外,由于交易对方同为银行,存在同质性问题,资产证券化产品转让的诉求难以达成一致,难以达成交易。

“资产证券化成常规业务 会否埋下新危机种子”

针对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运行情况,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巡视员刘建红近日表示,资产证券化的发起机构和投资者越来越多样化,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有必要加强制度和立法建设

迄今为止,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之一是次贷衍生产品泛滥,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中国的宣讲会是否会填补新的金融危机种子,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

杨家才说:“资产证券化也是一把双刃剑,美国次贷危机与其有关。 虽然也有治疗死者的药,但是生病了不能不吃药。 关键是把握剂量。”

刘建红日前宣布,年一季度末,我国资产证券未到期余额为278亿元,银行间债市托管余额为26万亿元。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66万亿元。 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库存超过9万亿美元,占美国债市总量的26%,无论与债市还是信用市场相比,我国信用资产证券的发行量和余额都非常少。 另外,我国信用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制度目前属于部门规章,立法水平不高。 要抓紧开展相关立法工作,将部门规章提高到国家立法中。

标题:“资产证券化成常规业务 会否埋下新危机种子”

地址:http://www.yuanmengshidai.com/yysx/4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