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55字,读完约7分钟

本周,英国上演了真实的“大戏”,公开英国机密外交文件的报道掀起了一连串风波,直接导致了英国驻美国大使的辞职,英美两国首脑也参与其中。 这出戏从爆炸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星期。 随着剧情的展开,多条线并行,每个主题都很有吸引力,紧凑无尿,我相信即使是最有才华的编剧也不敢这么写。

“编剧都不敢这么写!一篇泄密报道引起的风波”

开头强爆:英美相互“撕裂”

上周日,英国《每日邮报》的周日版引爆了“大材料”——许多英国政府机密备忘录,英国驻美大使金? 达克罗在其中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执政表现为“性功能障碍”、“笨拙”、“无能”。

在追溯到该集团第一年的信息表达文件中,达洛克评价特朗普“在发泄焦虑”,称要与他进行比较有效的信息表达“必须简洁坦率”。

但是,大使的解释太“直率”了,直接惹恼了总统阁下。 特朗普周一在推特上反击说:“我们将不再和他交往。 ’在随后的两天里,美国政府没有真的邀请达洛克参加相应的外事活动。

周二,特朗普怒不可遏,比达克在机密文件中用更“直率”的语言回敬,烤鸭说“古怪”、“愚蠢”,说“装傻”。

特朗普更是激怒了达洛克的“顶级上司”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说她不听自己的建议,行事愚蠢,结果一团糟退出欧洲。

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推文引火上身,显然是典型的“特朗普风格”。 不同寻常的是,英美总是被称为亲密盟友,但这种交往方式显然不太友好。

英国政府的回应是,大使说:“应该对他们所在的国家的政治做出诚实坦率的判断。”主张不召回,主张“刚”。

全国人大讨论:是谁的错?

问题是,两个友邦外交不愉快,到底是谁的错?

傲慢的扑克牌首先成为众矢之的。 《华盛顿邮报》评论说,这本来是一个插曲,但被特朗普酿成了重大外交事故。

daniel r. depetris在英国周刊《旁观者》上的文案中感慨地写道,如果连克林顿、布什、奥巴马的统治时期都不算什么,达洛克将继续出入白宫。 “不管爱他还是恨他,这就是特朗普”、“不管喜欢还是讨厌他,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

“编剧都不敢这么写!一篇泄密报道引起的风波”

感兴趣的是英国国民的反应。 经常“不拘小节”的特朗普在英国不太受欢迎,但对于这次事件的主谋,英国人民越来越追究的是始作俑者,一个是泄密者,另一个是大使达洛克。

例如,在网民多为中产阶级的英国主流媒体“邮政电报”的评论栏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评论。

泄密者的责任很明显——泄露国家机密文件,损害国家利益。

对达洛克本人的批评立场不同。

一个是,作为外交官应该在政治上中立,既然对美国总统抱有这样的“偏见”,就不应该作为大使去美国。

另一个是,即使向本国部长报告现实情况,也可以使用更有妙招的“外交辞令”,不必那么“胡说八道”。

另一个是特朗普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的“第四频道”(英国民间广播电视台)每天都在播出呢。 英国人知道。 为什么你要移到笔头让他抓住“辫子”?

大使辞职:谁把他逼到绝境了?

但是,对这些达洛克的批评声在他星期三辞职后突然停止了。 舆论在一瞬间,《流水线》bbc相关报道下面的评论几乎是整齐划一的赞扬声。 “做得好”、“有担当”、“有决断力”。 英国政府的领导人更加遗憾。

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这几十年来,谁把为英海外工作本来明年1月顺利退休的大使强行赶走了?

答案似乎很明显,达洛克在他的辞呈中写道:“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能履行我的职务。” 谁说不再和这位前大使交往了? 有评论说特朗普不会轻易“开除”人,但是有办法把讨厌的人逼到绝境。

其实这次特朗普并不是第一次表达对英国驻美大使人选的不满。 他在进入白宫之初就主导了“换届”,支持了曾经自己的选举,并推荐了当时英国独立党领导人法兰西。

驻在国指定大使,这显然是英国不能接受的。 当时担任英国海外外交大臣的鲍里斯·约翰逊毫不客气,驻美国英国大使回答说“空没有空缺”,达洛克称赞他为“一等”大使。

奇怪的是,约翰逊现在又被要求评价达洛克,但他的身份已经“与以往不同”,成为下一位英国首相的热门人选。 而且,他的同行竞争对手是现任外交部长杰里米·亨特。

两人在星期二的电视讨论中对这件事进行了评论。 亨特决定维持达洛克,并提醒特朗普要尊重英国。 约翰逊强调英美友好关系,不知道当了首相后会不会让达洛克留任。

据说约翰逊的这种态度是达洛克决定辞职的最终导火索。 可能的未来“老板”不同意,留下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约翰逊因此在英国国内备受批评。 但也有人为他辩护。 他评论说,tom harris在英国邮政电报上刊登的副本,表示支持达洛克容易赢得民众好感,但约翰逊强调的是事实,人们想听的不是真正的领导才能。

调查元凶:泄露者是谁

确实,这件事有可能会给迎接梅姨的约翰逊带来不少麻烦。 毕竟,在这次选举的关键时刻,民意已经过了天。 如果达洛克没有辞职,他的去留将成为下一任英国首相的一大难题。 留下可能会阻碍英美关系。 召回意味着驻在国可以插手大使的人选。 因此,有分析认为泄密者是为了和约翰逊做正确的事。

“编剧都不敢这么写!一篇泄密报道引起的风波”

没错,现在问题回到原点了——追究泄密者。 除了上述推测外,关于泄密者的目的,分解被认为还有很多可能性。 他可能是想破坏英美关系,也可能是与达洛克拥护的留欧派相比,或者只是用达洛克的话羞辱特朗普。

不管事实如何,英国这次很可能会追究泄密者到底。 一方面,英美外交横加阻挠,导致英国失去一名大使,另一方面,泄漏事件真的是英国政府心中的大祸。

例如,英国与欧盟谈判期间,政府机密文件频繁出现在报纸上,总是提前被打出底牌,英国谈判小组就此头疼吧。

最近,梅姨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向华为泄露了“开绿灯”的消息,引起了美国的不满,最终决定驱逐国防部长。 详细地说,“梅姨开除内阁重臣华为后在英国再次掀起风波,这一骚动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

此次案件现已转交警方调查,英国警方星期五正式发表调查声明。

事情发酵:另一种风波

正是这个声明又引起了另一场风波。 在声明的最后,他说:“已经造成或者有可能造成损害的泄露电文的发表也是犯罪,有可能被起诉。 我建议不要发布所有社会交往和主要媒体的博主、出版者和泄露的政府文件,而是提交给警方或所有人。 ”

“编剧都不敢这么写!一篇泄密报道引起的风波”

这引起了英国舆论的不满,被认为干涉了媒体的自由。 各位“大人物”也纷纷表明态度。

约翰逊表示,阻止报纸刊登此类文件意味着“触及媒体自由,阻止公众讨论”。

亨特先生说:“泄露机密损害了英美关系,牺牲了大使的业务。 他说:“这是泄密者必须完全负责的。”但他维护媒体刊登这类泄密文件的权利,并说:“如果他们认为这类文件符合公众利益,发表就是他们的工作。”

曾任英国财政部长、现任《伦敦标准晚报》主编的奥斯本的发言更加激烈,他说:“警察攻击媒体自由是自找麻烦。 这样的起诉没有成功的机会。 “如果他们多次威胁媒体,就会有让他们辞职的呼声。 ”

最新消息显示,英国警方为此明确表示,他们尊重媒体权利,不干涉自由民主地发表符合公共利益的报道,媒体在国家审查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执法机关比较了违反官方秘密法案的泄露事件。 如果不符合公众利益,公开这些文件也有可能是违法的。

“编剧都不敢这么写!一篇泄密报道引起的风波”

真正的自由是什么? 这值得深思。

人物的影响很大,关系错综复杂,发生时间敏感,情节多变,政治、当权者、悬念,如今已上升到社会、人文、司法的高度。 这场大戏显然还没演完。 想知道以后的事,就只能追剧了吧。

  

标题:“编剧都不敢这么写!一篇泄密报道引起的风波”

地址:http://www.yuanmengshidai.com/yysx/8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