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1字,读完约3分钟
曾任记者杨可瞻实习记者慈航
回顾20世纪97年代重大的金融市场动荡,除了格林斯潘的加息外,还包括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资本大规模逃离了以东南亚为首的新兴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1989年,资本净流入快速发展的中国国家,亚洲吸引了近一半。 该地区有巨额资金流入,经历了资产价格的剧烈上涨。 另外,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韩国的经济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8%~12%的高gdp增长。 这被称为“亚洲经济奇迹”。
当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连串的事情冲击着亚洲的经济环境。 人民币和日元的贬值、美国利率的上升以及随之而来的美元升值、半导体价格的暴跌,影响了亚洲经济板块的增长。 而且,当美国经济从衰退中恢复时,格林斯潘领导的美联储开始提高美国利率以对抗通货膨胀。
利率的上升使美国比南亚各国更具吸引力,美元的价值也上升了。 对将货币固定在美元上的南亚国家来说,升值的美元将失去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而且,1996年春天,南亚各国的出口增长预计将大幅下降,使它们的经常账户进一步恶化。
截至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东南亚整体金融危机,当天,泰铢兑美元的汇率下降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陷入混乱。 受巴斯特变动的影响,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令吉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那年8月,马来西亚放弃了保卫令吉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了冲击。
泰国放弃固定汇率制后,泰国股市同年8月收于502点,1月下跌近25%。 在随后的几个月中,泰国股市下跌,截至1998年9月底,泰国set股指收缩近253.82点。
1998年初,面对印尼金融危机再起、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印尼开的药方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印尼盾和美元实行维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 这遭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威胁要撤回对印度尼西亚的援助。
同年2月16日,印度尼西亚盾与美元的价格比跌破10000∶1。 受此影响,东南亚汇市再次掀起风波,新元、马币令吉、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 在4月8日印度尼西亚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之前,东南亚汇市暂时保持了平静。
随着亚洲经济和金融环境的恶化和美国经济的加强,资本逃离亚太国家的规模巨大,公开资料显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泰国、菲律宾的民间资本净流入从1996年的938亿美元变为1998年的净流出246亿美元,
按1998年3月底和1997年7月初的汇率进行比较。 跨国股市均收缩三分之一以上,跨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跌幅在10%~70%以上,受打击最大的是泰铢、韩元、印度尼西亚盾和马来西亚令吉,分别为39%、36%和72%
根据布隆伯格的资料,从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到1998年8月,msci创业板指数暴跌57%,同期S&P500种指数累计上涨8%,美元指数上涨4.5%,热钱逃离新兴市场股市流向美国股市和汇市。
标题:“亚洲金融危机 曾吓跑热钱”
地址:http://www.yuanmengshidai.com/yysx/4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