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9字,读完约3分钟

日前,巴克莱银行操纵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 libor )的丑闻在英伦三岛引起轩然大波。 我们在国内有隔着海岸观火的心情,但出乎意料的是,今天巴克莱的事恰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笔者认为,在央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快速推进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反思shibor (上海银行间同业利率的形成机制,为未来做好准备,建立更完整的价格形成机制,从根本上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与安全。

“从巴克莱事情看人民币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完整”

shibor和libor是同一主权货币在海岸市场形成的市场化利率,shibor从设计之初就几乎全面接受了libor的基本规则,同样组织出价组,同样剔除极端价格,同样算术平均看起来完美无缺, 实际上两者也掌握在大型金融机构手中,不需要以实际交易为报价基础,或者没有足够的约束和机制。事实上,在当今市场上,所有参与者都很清楚, 尽管央行和交易员协会不断提高对金融机构进行shibor报价的同业交易业务的比例要求,但实际上,由于在不限制同期间业务报价的情况下在shibor上的加减分, 这个比例任务的完成并不能说是对shibor市场化APP的有效推进,大部分市场参与者并不太相信一个月,甚至一周以上的品种价格的公正性,所以shibor实际上还处于“半市场化”的状态。 当然,客观地说,这种状态并不比libor差。 毕竟我们的报价商大部分是负责任的国有金融机构。 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shibor机制完整的这个问题。 因为对人民币的信用和国际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巴克莱事情看人民币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完整”

如上所述,目前shibor“半市场化”问题的处理,不能指望仅靠金融机构完成并推进指令化的交易比例任务和包括大量敲击交易在内的交易量排名,需要提出一个全面的方案来完善其机制,该方案至少包括:

其一,进一步建设银行间市场,尽快开放银行间信用资产交易市场,丰富交易品种,特别是放宽金融机构同业对拆借业务期限的限制,满足长期限制品种交易诉求,并客观上提高长期限制品种的报价应用性和公正性。

其二,要求报价团成员以本银行的shibor报价为实际同期交易报价的基础,直接结合shibor报价的实际同业交易,定期报告成员的交易记录,逐步消除shibor报价与日常交易的分离现象。

其三,积极吸引报价团成员在建立完整的内部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判断体系的基础上,将shibor从无风险市场资金价格转换为包含一定风险偏好的市场资金价格。 这一步是最困难的,但也是可能的。 由于进入银行间市场的交易对方知道且明确,也可以衡量违约的风险概率和暴露,但唯一需要的是有提供公平衡量的机构。

“从巴克莱事情看人民币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完整”

从以史为鉴的角度来说,巴克莱事件对我国完整的人民币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具有积极意义。 它只有有一个完整的机制,才能形成真正市场化的价格体系,从根本上维护人民币价格体系的公正性和安全性,为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健康的市场环境,更好地建立人民币市场信用,有效地辐射人民币离岸交易市场 它提醒我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可以从国内走向海外,从结算货币逐步增长为存款货币。

标题:“从巴克莱事情看人民币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完整”

地址:http://www.yuanmengshidai.com/yysx/4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