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2字,读完约4分钟

近来,“央行降准”成为市场热点之一。 应该如何看待央行罕见的辟谣背后面临的选择,是否会下跌取决于那些因素?

这些讨论的背景之一是,3月29日深夜,央行通过官方推特“央行微播”辟谣了当时“4月1日获准出发”的消息,指出该消息不真实。 随后,据《金融时报》报道,央行将就此事正式致函公安机关,请其对此次捏造发布虚假消息的行为依法进行调查。

“机构争论央行该不该降准:关键点何在”

应该考虑第一季度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中国民生银行( 600016 )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能否下跌,应考虑到4月即目前的流动性状况,再加上包括通货膨胀水平在内的一季度宏观经济整体运行状况。 在一系列宏观稳定增长政策的作用下,一季度总体开局较为良好,投资费用在稳定中上升,通货膨胀总体可控。

“机构争论央行该不该降准:关键点何在”

从短期来看,从流动性改善的角度看,外汇占款整体上有可能进一步改善,财政支出增大,有助于缓解流动性压力,但也要考虑包括纳税、缴纳标准、mlf到期、发行地方债等在内的对流动性造成压力的因素。

在央行连续暂停回购操作的背景下,温彬为了稳定短期市场利率,预计央行或很快将恢复回购。 另外,由于下周有效期将超过3000亿mlf以上,央行将继续进行mlf和tmlf以及准三方之间的权衡和选择。

据其指出,第一季度的整体数据预计不错。 这很可能是在4月17日中期贷款便利性失效后,央行通过持续而不是单一下调的方式变得准确,如果持续进行,通过持续使用tmlf对冲失效的mlf,可以满足结构性诱惑的需要,从而降低融资价格

“机构争论央行该不该降准:关键点何在”

或倾向公开市场操作

中信证券( 600030 )显然从团队中指出,首先,从4月和2季度流动性缺口的角度看,降低标准预期的升温有一定的合理性。

根据此前的相关报告,预计4月将有近1万亿的流动性缺口,加上第二季度,1.2万亿元的mlf将过期,第三季度又有1.66万亿元的mlf过期,大规模mlf的有效期为了下调空 虽然央行造谣,对下调预期造成了一定打击,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确定了普惠金融下调政策的实施。 在此前下调政策的实施情况下,4月下调落地的概率依然很高。

“机构争论央行该不该降准:关键点何在”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指出,综合分析当前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难题和经济基本面等多方面因素,短期内货币政策难以进一步放松,准确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也随之降低。

文案指出,结合基本面来看,逆周期政策已经有点成效,有提振经济、稳定企业的趋势。 而且,短期通货膨胀存在上升压力,制约着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放松空期间; 此外,短期流动性紧张可以通过许多公开市场操作得到缓解。

文案指出,当前货币政策的首要困境不是流动性紧张,而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比较有效性的下降,基于防止资产泡沫再利用的考虑,降低工具的采用也将更加谨慎。

“短期内经济数据的小幅变化和通货膨胀压力的上升,可能会降低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一旦短期流动性困难,央行将越来越倾向于采用公开市场操作,而不是下调或降息等全面放松的信号。 ”沈建光指出。

是否更加重视准确的滴灌?

据国泰研报报道,目前市场上对4月份降价存在争议,考虑到央行已确定辟谣,为了不搅乱市场预期,4月份降价的概率较低。 在短期经济数据超出预期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进入谨慎期,央行短期释放进一步宽松信号的概率较低,但在操作方面更重视精准滴灌,资金利率估算率维持低位且波动较大的状态,但中枢大幅上升的概率不高。

“机构争论央行该不该降准:关键点何在”

今年两会期间,央行行长易纲在相关发布会上表示,稳健货币政策内涵不变,体现逆周期调节,且货币政策在总量上要宽松适度。 今年的紧张程度适中,就是要使广义货币( m2 )、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原则和名义gdp增速一致。 此外,还要求更好地进行结构优化,即进一步加强对微型公司和民营公司的支持。 最后,稳健的货币政策还必须考虑内外平衡。 中国的经济已经深入到世界经济中,所以在考虑货币政策时,当然要主要考虑国内的经济形势,但也要考虑国际和中国在世界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和我们的外向型经济方面。

“机构争论央行该不该降准:关键点何在”

新京报记者宱迪王进雨校对张彦君

标题:“机构争论央行该不该降准:关键点何在”

地址:http://www.yuanmengshidai.com/yysx/10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