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2字,读完约3分钟
经记者万敏从北京来
过去,在“倒卖买家”这个极具时代特色的名词中,“外汇”是倒卖名单中的重要项目。 但目前,中国政府对“外汇”的态度也因早期鼓励公司“出口创汇”,为国家弱势外汇储备做出了贡献,目前不再强制结汇,而是时刻警惕着从非正常渠道乱入的“热钱”。
两个“防线”
2005年7月开始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使得公司和个人持有和采用外汇更加方便。 随之,外汇管理方面加快了要点管理外汇流出向流出流入均衡管理的转变,建立了资本流动双向均衡管理的制度框架。 2008年通过新修订的《外汇管理条例》确立了均衡监管思路,确定在行政法规层面废除强制结算制度。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治理跨境资本流动、应对“热钱”流入成为新兴经济体共同面临的课题。
最近,最先进的国际货币宽松政策导致的资本流失情况尤为严重。 新兴市场国家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已成为国际追求利益资本大量流入的主要地区。
外管局曾经分析过,年内热钱有可能大量流入。 此前发布的《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跨境资金净流入规模反弹和双向波动的内外因素依然存在,有效治理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央行是流入国内的外汇的唯一买方。 因此,央行有必要不断对冲通过发行基轴货币流入的外汇。 在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首要影响因素中,对冲外汇占用至关重要。 ”中央银行研究局的一位人士这样谈到外汇占款与货币政策法规的关系。
“从人民银行来说,一般来说,短期投机的资本流动可以说是热钱。 我们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去年表示,如果短期资本流动确实异常,“我们还有一点管理手段”。
如果央行是热钱的最终消化者,外管局就是热钱的第一个拦截水库。 外管局围堵“热钱”的“利器”包括商业银行对外汇业务的监管政策、技术核查和统计监控机制,与商务部、海关总署、公安部门的合作也成为打击热钱的必要手段。
诱惑和阻止[/s2/]
“我国热钱流入的形式以外资、外贸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转换为首要,不是国外大规模投机资本,所以基本上有央行和外管局两条防线就足够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
由于我国的资本项目还处于管制状态,国际资本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必须经过限额审查。
“如果‘热钱’的定义是短期投机资本的话,我认为国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热钱’。 》一位机构分析人士表示,“热钱”流入中国最重要的投资市场只有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这两个市场目前没有能够快速进出的机制。 如果说中国较发达国家稳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吸引热钱,那就不是“热钱”,而是长期稳定的投资行为。
监管层不断尝试吸引境外资本有序进入中国市场。 日前,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进一步扩大rqfii试点,增加投资额,扩大参与机构范围,放宽投资比例限制,提高rqfii申请和投资运营便利性,继续加快审批,完善监管制度,促进资本市场稳步发展。
目前,“热钱”瞄准的是人民币汇率和利率的双重利差。 张斌认为管理热钱最终取决于市场机制。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还不够,如果人民币单边升值无望,热钱流入自然会失去动力。
标题:“围剿“热钱” 监管堵疏并重”
地址:http://www.yuanmengshidai.com/yysx/4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