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8字,读完约3分钟
“这次国务院出台的降低县域金融机构定向的政策,既不是货币宽松的开始,也不是货币宽松的结束,而是金融扩张支持三农的一个政策,不需要过多解读。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拆迁师李慧勇说。 他说,目前还看不到准利率下降的可能性,但信贷大于取消的可能性。
李慧勇表示,近期,各机构投资者对货币政策的关注不断增加,但此次国务院出台的县域金融机构定向降准政策不是信号,一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文案首要包括四个部分,稳定增长,抓住改革,支持三农,支持就业 定向下降不是稳定的增长部分,而是支持三农部分。 二是这一政策在年中已经引入,这次更加完善,不是新政策。
他说,根据访问机构的调查,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首要有: 1、目前的货币政策是宽松还是紧缩; 2、是否降低基准或降低利率; 3、信贷比例是否取消; 4、如何看待国务院方向的下降; 5、扩大财政支出是否有挤出效应。
首先,在谈到货币政策紧缩问题时,李慧勇表示: 1、从以前流传的数量管制位于价格管制上,以及货币政策目标走向价格目标来衡量货币政策宽松程度时,也应该首先看到利率的变化。 在利率整体下降的情况下,无论公开市场的操作如何,都应该视为宽松的货币政策。 如果利率整体上升,无论公开市场的操作如何,都应该视为偏颇的货币政策。 从今年的情况看,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首先是短期利率下降,最近长期利率也开始下降,货币政策应该一点也不宽松。 因此,在今年货币政策是宽松还是紧缩的市场争论中,申万一直主张尽管今年的货币政策基调仍保持稳健,但事实上一直以来都强调整体宽松。
其次,在货币政策放松的情况下,看不到进一步的准利率降低和利率降低的可能性。 参考年降息和降息的经验,如果要降息和降息,必要的条件如下。 1、外汇占有率趋势性减少; 2、利率大幅上升3、cpi涨幅下降; 4、经济增长低迷。 如果这些条件中出现两个以上,准利率下降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但是他说信贷比取消更有可能,但是在手续上需要先修改商业银行法。 在银行资金来源和运用单一的情况下,贷款比无论是流动性监管指标还是贷款限额管理指标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金融脱媒的情况下,贷款比的弊端日益显现。 一是通过存款比审查的商业银行套期保值行为,这是月末尤其是季末利率波动的首要原因。 二是有更完整的指标来代替反映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在我国已经开始实施的巴塞尔协议iii中,为了监测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引入了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这两大指标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更加全面,比存款以前流传的指标更加准确。 三是存款分流严重,全年商业银行贷款比例为72.4%,已经接近75%的监管红线,因此贷款开始受到限制,不利于银行经营,也无助于逆周期宏观调控的实施。 但是,存款比的取消与商业银行法第39条第2款的修改有关,因为具体什么时候取消要看立法程序。
标题:“国务院定向降准非宽松 大范围降准降息条件不具备”
地址:http://www.yuanmengshidai.com/yysx/3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