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270字,读完约18分钟
文/腾讯财经特约梁建章(座位旅行网)首席执行官兼理事会主席)、黄文政)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人文经济学会特约研究员)。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翟振武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表示,“在全面的双子女政策实施前的十年间,全国平均总生育率应该在1.65左右。 两个孩子的政策全面实施后,总和生育率上升了1.7以上,没有达到国际学术界认为的“低生育率陷阱”的阈值( 1.5以下)。 ’这断言严重误解了舆论。
翟振武是中国人口学界的核心人物,在去年4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说明了人口问题。 他从2023年开始担任中国人口学会会长,2023年继续担任此职,被国家监察委员会聘为特约监察员,聘任期间到2023年3月为止。 纵观翟振武在人口学界的地位,有必要详细分析其言论及其影响。
一、翟振武过去的推算和预测
翟振武的学术行为反映最突出的是他那一年的论文《立即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人口学结果的解体》。 该文指出,“如果 年立即全面开放两人生育政策,今后4年,我国年出生人口将分别达到3540万、4995万、4025万、3540万。 ”。 但是,在全面的“子女二人政策”实施后的三年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出生人口分别为1786万人、1723万人、1523万人,峰值甚至不到翟振武预测峰值的4995万的一半。
从两个孩子的政策效果来看,翟振武的预测更是不一致。 相对于年1600万的基数,他预测政策实施后出生人口增长的高峰期为3395万(即4995-1600 )。 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相对于年的1655万,政策实施后的增长高峰为131万(即1786万-1655(/h/)万),不到他预测的1/20。
这不是翟振武对人口形势严重误判的孤例。 例如,他在2008年说:“现在中国每年的新增人口在1600万左右,年将达到高峰,1900万人。” 这个新人口可能是记者的误记,但他实际上应该是指出生人口。 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2006年到2006年,中国每年的出生人口约1600万人,年为1635万人,远远低于他预测的1900万人。
此外,在单独子女实施的年份,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减少1.72-115.8,出生人口减少47万1687万。 但翟振武夸张地表示,去年2月,全国出生性别比下降至“断崖式”,出生人口数上升至“飞跃式”。 他还预测说:“年出生的数量将再次大幅跳跃,新的出生小高峰将如期到来。” 年出生人数有可能接近1800万人,也有可能超过1800万人。 ” 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全年全国出生人口为1655万人,不仅没有大幅跳跃,反而比去年减少了32万人。
翟振武预测,在“十二五”期间,每年平均增加900万人以上,最终“十二五”结束,也就是明年将达到14亿2000万人。 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前三年,、、的人口增长率分别为809万人、737万人、530万人。 而且,今后两年的新增人口远远低于530万人。 即使维持530万的水平,“十二五”期间的年平均增长也只有627万,比他预测的900多万人少30%,总人口最多14亿600万人,远不及14亿2000万人。
翟振武不仅严重误判了人口趋势,而且缺乏基本常识,为了帮助限制生育而开口。 例如,年5月8日的《望》报道引用了翟振武的话。 “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世界平均水平为3‰,……由于中国实施了有计划的生育政策,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事实上,年全球人口年均增长率约为11‰,远远高于他所说的3‰。 另外,去年11月12日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了采访翟振武的报道,说:“1970年,全国人口为6亿多人。” 但是在1970年,全国人口超过了8亿。
(/S2/)二、全面的到二胎生育率估计(/S2/) )。
预测不准,偶尔说错话也是情有可原的。 即使预测偏差大,也可以归类为缺乏专业水平。 但是,我怀疑一次又一次地朝同一个方向错误,是不是故意扭曲了。 翟振武最近似乎一直在进行这种行为。
据翟振武介绍,根据公安户籍登记数推算,2006-年间,中国的总生育率为1.71。 公安数据没有公开,不知道他是怎么得到这些数据的,无法验证他的计算。 由于户籍政策的调整,不同年份的数据之间不一致,有一个以上的家庭。 笔者今年协助起草了全国人大的提案,处理了一个多户乃至学籍与户口不匹配问题的很多人当时为了让孩子在地方避免计划生育的处罚而在家上学,但由于户口落空后又在当地上学,
据翟振武说,他根据小学在校人数计算2007-年的出生率为1.69。 但是,自1997年中央分担部分教育费用以来,在校生人数长期呈虚报趋势。 年录取电子学籍后,各年级在校学生人数普遍减少10%以上。 虽然学籍管理越来越严格,但由于在校学生数量涉及教育经费,难以根除虚报现象,电子学籍录取前虚报的整理更加困难。 教育部门密切注意删除重复学籍,也需要家长的申请。
从人口与生育比较来看,国家统计局每年例行的1‰ 抽样调查出生率,在统计公报中公布出生人口数,零头为0年进行人口普查,零头为5年进行1%的抽样调查。 其中,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作为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的必要性,因为其他数据源很难准确反映人口状态。 此外,卫生机构每年发布分娩数据。
表1列出了来自不同来源的报告或估计的2007-2007年出生人口。 其中,年人口普查和年1%“人口普查”采用相应年龄的人口,后者按全国总人口比例调整。 根据分娩数推算的是当年卫生机构的生产数/住院分娩率在校生分别为各年级学生数,假设所有孩子6岁上学,年级没有变化。 生命表显示,2006年以来,0至12岁累计死亡率不足2.5%,因此忽视夭折对分解的影响有限。
表1 .对应不同来源数据的各年出生人口(万人)
根据表1,翟振武在推算出生率时使用的在校生数量远远高于其他数据。 对比2007 -年总和生育率,据国家统计局公报估计为1.56,全年人口普查回测为1.46,全年“人口普查”回测为1.51,每年抽样调查数据直接为1.37,从分娩数推算为1.37。 如果剔除低普查年度的数据,结果分别为1.57、1.54、1.53、1.42、1.37,大大低于翟振武根据公安数据推算的1.71和教育数据推算的1.69。
在各种各样的做法中,根据每年的抽样调查数据计算总和生育率是最直接的,也是国际通用的做法。 虽然采用的采样只有1‰ ,但是不受汇总数据的好处的影响。 人口普查数据是系统采集的,应较好地保持数据的内部一致性,是最全面、最权威的人口数据,其准确性也已被“人口普查”所证实。
相比之下,公安、教育数据不仅有虚报倾向,而且由于采集时间的不同和做法的不同,存在内部的不整合。 在估计总生育率时,教育数据只能提供在校学生人数,父母的数据必须来自其他数据源。 这些因素在偏差性采用数据中留在空之间。
特别是,总和生育率的估计与不同年龄的女性人数、生育年龄分布、出生人口的选定等环节有关。 如果在各个角落故意选择有利的数据导致5%的偏差,那三个角落就会带来15.8%的偏差。 如果实际出生率为1.45,这个选择性录取数据可以计算到1.68。 考虑到翟振武过去预测的一贯表现,以及他的解读数据的失真和夸张,在总和生育率的推算过程中,不排除有选择地采用数据会造成重大误解的结论。
翟振武还说:“根据国家卫计委全年全国生育调查,45岁的女性在生育期结束时平均生育1.68个孩子。 这与教育部、公安部取得的数据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 但是,45岁的女性是1972年出生的70多岁,从他计算出生率的2007-年开始到38岁,很早就过了生育的高峰期。 生育高峰期在2007-年的女性,应该每年34岁左右,也就是1983年的80后出生。 根据我们每年抽样调查重建生育率的数据,她们的年累计生育率只有1.25,终身子女数很难超过1.4,无法证实翟振武根据教育和公安数据计算出的结论。
三、全面评估对儿童的效果
利用晚于生育状态的教育数据“修正”出生率,有深刻的教训。 例如,2000年人口普查时的调查出生率为1.22。 此前的多项调查显示,总和生育率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降至1.2-1.5,但官方学者利用教育数据将人口普查1.22的生育率从47.5%提高到1.8。 在随后的近十年中,计划生育部门将“修改”后的1.8作为权威数据,坚持延缓人口政策的调整。 但是,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那一年的出生率只有1.35。
翟振武用教育数据断言,中国没有陷入低生育率的陷阱,是已故色彩的再现。 可能的比虚高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数据反映至少6年前的生育状态,不能显示出生育意愿的迅速变化。
根据抽样调查数据评价,总生育率在年后大幅下降。 2007-年,抽样调查的总生育率分别为1.45、1.48、1.37、1.19,除去人口普查年低点的数据,平均为1.43。 另一方面,-年抽样调查的总生育率分别为1.04、1.25、1.22、1.26、1.05,平均为1.16,比2007-2009年低19%,其中最高值均低于2007-2009年间的最低值,
但是,根据公报的出生人口推测,合计出生率在年前后基本稳定。 其实,统计公报的数据和抽样调查的数据之间一直存在差异。 2001年至2009年,统计公报的出生人口比抽样调查推算的出生率多98万至267万人,平均每年多180万人。 但-年,这一超出将进一步从291万扩大到523万,平均每年多出387万美元。 如何解释这么大的差异,恐怕得等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了吧。
以人口普查为基准,抽样调查有低估生育率的趋势,统计公报有高估生育率的趋势,但抽样调查的生育率比公报的估计要可靠一些。 2001-2009年,抽样调查推算的出生人口比人口普查的回测数据平均少71万人,统计公报的出生人口比人口普查多23万到230万人,年均多107万人。 对2000年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检验表明,抽样调查数据也比每年统计公报推算的数据更真实地反映了出生人口的长期变化趋势。
抽样调查的出生率直接由1‰的抽样计算,但统计公报的出生人口实际上也是基于同一个抽样,但在计算中进行了加权调整。 虽然由于样本的一些变化,抽样调查的出生率可能会呈现更大的波动性,但并不像政府公报的出生人口那样受到认识偏差的影响。
如果说-年的出生率仍然雾蒙蒙的话,很明显全面的儿童政策效果预测是错误的。 表2的预测来自原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主编的《全面开展二胎政策人口变动测算研究》,本报告的首位专家是翟振武。 此前实施独生子女政策的效果预示着中国生育意愿的低迷,但在全面二胎实施之初发表的这一预测依然荒谬。
表2 .原国家卫计委年出生人口预测和统计公报数据(万人) ) )。
该报告称,全面的子女二人政策实施后,出生人口高峰预计将在年出现,但公报的出生人口居年首位。 根据统计公报的数据,年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比最低预测2023万人少300万人,比不放开两个孩子的预测1770万人少47万人。 年出生的1523万人,比最低预测的2082万人少整整559万人,比不放开两个孩子预测的1725万人少202万人。
坦率地说,我们在全面的儿童政策实施之初,对政策效果的估计也过于乐观。 但是,对一直警告中国陷入低出生率危机的我们来说,现实比我们预想的要严峻,但更有力地印证了我们的担心。 之后,我们在年10月发表的《来自19大人口政策副本的人口数据面临的两大冲击》一文中指出,“到2021年出生人口远远低于国家卫计委的预测,出生人口达到国家卫计委预测下限(低预测)的可能性都为零。” 年的数据符合这个评价。
四、未来人口趋势的预测
翟振武的人口预测错了,没有让他客气。 他除了主张全面的二胎政策实施后,总和生育率超过1.7外,还明确表示:“中国未来的生育率可能会下降到1.6左右,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他说,中国的出生率将长时间维持在1.6以上的水平,不会陷入低出生率的陷阱。 这种说法完全掩盖了严峻的低生育率趋势。
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年总生育率分别为1.05、1.24、1.58。 另一方面,从公报的出生人口推算的这3年的合计出生率分别为1.53、1.66、1.63。 后者比前者全面二胎实施前的年高46%,实施后第一年高34%,但到了年仅高3%。 从两种做法中得到的合计出生率为什么在年奇迹般地消失还不知道。
的总和生育率看起来接近翟振武的预测,但其中大部分是由于两个孩子政策堆积的暂时性因素,很快就会消失。 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在1.58的总生育率中,一个孩子、两个孩子、三个孩子和更高的生育率分别为0.67、0.81和0.11。 其中,两个孩子的生育率高于一个孩子的生育率,占总生育率的一半以上。 因为只有生一个孩子才能生两个人,所以在生育情况稳定的期间,两个孩子的出生率必然会低于一个孩子的出生率。 排除两个孩子的堆积因素,假设一个孩子出生的父母中,有60%的母亲生两个孩子,年自然总和生育率也只有1.18 (即0.67+0.6*0.67+0.11 )。
这一趋势在年中更加明显。 虽然今年的抽样调查出生率还没有公布,但根据统计公报的出生人口推算的出生率只有1.46,比去年的1.63下降了10%。 年,两个孩子的数量是一个孩子的1.22倍,两个孩子的出生率是一个孩子的1.21倍,接近两倍。 年,两个孩子还比一个孩子多,意味着两个孩子的出生率至少和一个孩子的出生率差不多。 也就是说,每年1.46的合计出生率的约1/4是由堆积引起的。 如果消除这个因素,自然出生率只有1.1。
因为,随着沉积消失,总和生育率迅速下降到1.2以下的水平,远远低于欧洲和美国,也大大低于日本,与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东亚国家和地区同为世界最低。 中国确实掉进了低出生率的陷阱。
这种趋势早就表现在一个孩子出生率的低迷上。 从2007年到2007年,抽样调查的一个孩子的出生率分别为0.67、0.80、0.78、0.72、0.56、0.69、0.67。 由于生育没有限制,没有误报孩子的动机,所以低估孩子出生率的可能性很低。
如果妇女推迟或放弃生育,孩子的出生率可能会下降。 如果只是推迟生育,那孩子的出生率会先下降后上升,但如果放弃生育,那孩子的出生率不会下降后恢复。 现实情况可能介于两者之间,但特别是许多推迟生育的女性,将来想出生也不一定如愿以偿。 近年来,孩子的出生率整体在下降,并且持续了这么长的时间,所以未来出生率的恢复是有限的。 即使一个孩子的出生率最终恢复并稳定在0.8,那也意味着20%的女性终身不带孩子。
翟振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50岁以上的女性生下的孩子数量在3%以下,也就是说,在中国97%的女性至少生过一个孩子。 “ 如果把后半句翻译成学术语言,中国妇女的孩子出生率达到0.97。 根据过去7年的数据,一个孩子的出生率为0.56-0.80。 翟振武这几年抛弃了直接反映育龄妇女一个孩子生育的数据,但根据50岁以上妇女的终身生育状态,间接推算目前妇女一个孩子的生育率,不知道他到底想要什么。
近年来持续下降的孩子出生率表明,中国目前的生育主力90后的生育意愿比以前世代间的女性大幅降低。 根据2007年全国生育状况调查,中国农业户口的妇女生育意愿仅为1.91,农业户口的妇女生育意愿仅为1.46。 相比之下,日本和韩国的生育意愿达到2,但实际生育率分别为1.46和1.22。中国农村的生育意愿均低于以低生育率著称的日本和韩国。
并且,进一步城市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养老体系的完善、抚养竞争的白热化等将继续压迫生育意愿。 由于长期以来胎化政策的潜移默化,中国城市已经把生孩子作为默认选择,农村正在走向城市。 这种现象在人类历史上绝非唯一。 这意味着如果中国的孩子出生率和东亚其他地方一致,中国的总生育率将来会更低。
此外,导致未来出生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除了堆积消失和生育意愿下降导致出生率下降外,还有育龄妇女的大幅减少。 到2028年的10年间,22-30岁育龄期的女性将萎缩37%。 考虑到出生率的下降,出生人口预计10年内将降至1000万人以下。 图1是我们根据年度人口普查数据,比较近年公布的出生人口数和各年抽样调查各年龄出生率的例子。 过去和未来出生人口的推算和预测假定,未来总和生育率在堆积反弹结束后将恢复到自然水平。
图1 .中国每年出生人口的估计和预测(百万)。
翟振武在采访中说:“今年(也就是2019年)的出生人口可能会在1500万人左右。” 但是,根据我们上述预测,2019年出生人口将继续锐减,降幅将低于年的200万人,但仍有可能超过100万人。 这只是未来出生人口雪崩的开始。
翟振武进一步表示:“在总和生育率为1.6的情况下,中国人口总量将在2028年达到峰值,之后将开始下降。 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已近10亿。 ” 严格来说,这不是人口预测,而是基于目前看来不可能的假设,描绘出完全幻想的远景。 如果出生率在5年内逐步下跌到1.2,中国人口到2021年将达到高峰,到本世纪末总人口将下跌到6.5亿人,到2150年将下跌到3.3亿人。
如上所述,虽然抽样调查中年总生育率为1.58,根据政府公报出生人口推算为1.63年的抽样调查数据尚未公布,但根据公报的出生人口推算的总生育率为1.46。 除了全面的子女二人政策带来的堆积效应外,中国的自然总和出生率不足1.2,远远低于翟振武主张的长时间超过1.6的水平。
在我们看来,翟振武通过大幅高估生育率,极力淡化中国未来低生育率的严重性,误导舆论继续进行人口政策改革。 从其一贯的发言来看,翟振武不仅在人口形势评估方面没有学术信用,在人口理念和政策建议方面,也违背了基本的逻辑和常识。 我相信在超低生育率危机成为中国未来最大挑战的背景下,历史会记得那些人说过的话。
标题:“梁建章:中国是否跌入低生育率陷阱?”
地址:http://www.yuanmengshidai.com/yysx/9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