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48字,读完约5分钟
经过记者梅俊彦从深圳出发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企业(以下简称中投企业(成立于2007年9月,是世界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之一,该企业成立之初的一些海外投资受国际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业绩不佳。 因此,中投企业也受到各界的关注和质疑。
进入年,楼继伟就任财政部部长后,董事长职务延迟无照交接,中投企业再次引起各方热议。 那么,中投企业对海外项目投资最多,投资风格有什么优势,近年来业绩如何,当今世界主权财富基金发展如何等一系列问题值得探究,《每日经济信息》这次的主题独占了这一点
日前有报道称,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管局)设立了专门投资私募股权、房地产和其他另类资产的美国业务部门。
此前,外管局3.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大部分集中在低风险的美国国债上,但新成立的业务部门将使外管局的投资更加多样化。
清华大学博士后、前西南证券首席银行领域研究员付立春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外管局新部门项目行业有可能在中投旗下与中投国际接轨,未来有可能成为中投同业竞争对手。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领域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有竞争是好事,有助于提高投资效率。 但是,外管局还是以低风险投资为主。
中投业绩或目前比较有压力/
中投年报显示,2007年,中投向美国摩根士丹利企业投资56亿美元2009年,向加拿大科技资源有限企业投资15亿美元的一年,向美国艾兹电力企业投资16亿美元; 年,向法国苏伊士石油天然气开发生产有限企业投资31亿5000万美元,向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亚特兰大液化天然气企业投资8亿5000万美元。
目前在英国、俄罗斯、巴西、南非、澳大利亚等地有投资项目。 其中,43.8%的资金投资于北美,29.6%的资金投资于亚太地区,20.6%的资金投资于欧洲。 金融和能源是中投投资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领域,分别占19%和14%。
年报显示,中投总资产升至4820亿美元。 成立以来,中投海外投资年化收益率为3.8%。 的营业价格是上一年度的两倍,海外投资工会的年收益率时隔4年再次达到负-4.3%。 从2007年开始的一年间,摩根士丹利和黑石上的两笔投资出现了赤字。
中投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楼继伟表示,年,中投对资产配置进行了相应的优化调整,加强了配置意图,提高了组合灵活性。 稳步推进非公开市场特别是泛在领域的直接投资、泛在领域的私募股权、资源能源、房地产、基础设施等长时间资产投资。
但是有观点认为,投入房地产和私募股权行业的其他投资也不理想。 因此,外管局设立专门投资私募股权、不动产和其他替代资产的美国业务部门变得相当微妙。
“那样的话,中投和外管局之间的分工和边界就会变得模糊。 ”付立春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说。
付立春和郭田勇都认为外管局与中投竞争是件好事。
“是金融危机导致投资波动较大,还是有其他原因? 这个变动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以前很难说。 中投和外管局在业绩方面有比较和竞争,中投更积极了,对投资效果的评价也有参照。 ”。一位不愿具名的经济学家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说。
付立春认为,业绩比较直接影响两个机构的声誉,对两个机构的业绩造成一定的压力。
中投与外管局新设投资部门的业务行业有交叉,但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大多认为,海外市场广阔无边,在具体业务中应该不会发生激烈竞争,如果监管部门能够协调,就有合作的机会。
专家表示,有竞争是件好事/
研究发现,早期中投存在财政部和央行分别主导的两种模式。 2007年,财政部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向央行购买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资金作为注册资金,中投企业正式成立。 年,中投企业从外管局调拨了300亿美元现金。
付立春表示,中投的资金来源之一是外管局,外管局将资金转移到财政部的外汇资产账户,财政部重新注入中投。 外管局在海外设立的投资部门可以直接利用外管局的资金,相对独立于中投,但资金都来源于“同一块蛋糕”。
一位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中投和外管局海外投资部门除了业绩方面存在比较关系外,在资金来源上也存在竞争,具体安排应由管理层调整。
值得观察的是,去年,中国央行也成为中投的资金来源。 有消息称,中投获得了中国人民银行500亿美元的注资,其中大部分被移交给中投企业国际投资平台——中投国际有限企业,央行也由此成为中投国际股东。
“此前有传言称将成立金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但实际成立后,将与中投旗下负责国内业务的汇款企业业务重叠,形成竞争关系。 如果是那样的话,这个行业会朝着市场化前进吧。 ”一位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说。
根据中投发出的最新公告,5月17日,国务院决定由李晓鹏担任中投企业监督长,免去金立群同志中投企业监督长职务。
此前重要的人事调整是,去年7月张弘力退休不再担任中投企业执行董事、副总经理,中投企业副会长、总经理高西庆不再兼任首席投资官,中投董事会任命李克平为中投企业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
郭田勇对记者说,近期中投人事变动是正常的人事调整。
但也有经济学家认为此次人事变动将对中投的框架调整产生巨大影响,但无法推测调整的方向。 中投由于在国有体制下管理着巨大的资产,无论做得多么好也难以发出批评的声音,因为这个框架很难调整。
标题:“国外投资现同行竞争对手 中投或迎业绩针对压力”
地址:http://www.yuanmengshidai.com/yysx/4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