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97字,读完约7分钟
经过记者赵笛
水决定生命的质量,内部控制也决定公司的质量。
8月30日,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分析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状况的报告》。 据此,2244家上市公司中,共有31家企业内部控制、内审存在较大问题。 其中,有“内部控制严重缺陷”的公司有8家。 在1532家公开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中,最多有26家被选为审计机关。
财政部解体显示,更多的上市公司参与了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工作,但由于缺乏更严格的监管和处罚措施,许多公司仍处于脱节的阶段。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调查同花顺数据时,仅去年就调查了96家上市公司的违规情况,但这些企业中很少有内部控制内部鉴定存在问题的企业。
内部统制评价8企业自行明确“家之耻”/
从2008年5月开始,财政部、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等部委相继发布了《公司内控基本规范》、《公司内控应用指引》和《公司内控审计指引》,目的是规范上市公司的内部运行,年1月1日
根据财政部8月30日的统计,去年,2244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沪深交易所2492家上市公司的比例为90.05%。
在这2244家上市公司中,8家上市公司查明存在内部控制严重缺陷,分别为佛山照明、西王食品、山东如意、海联信、*st长油、长春经开、北大荒、中材国际,披露比例为0.36%。
其中,2241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结论比较有效,为99.87%; 3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结论无效,分别为北大荒、万福生科、海联报,占0.13%。
值得观察的是,上述结果是上市公司自己“被曝光”的。 也就是说,内部控制合格不合格,公司有自己的标准。
纳入实施范围的853家上市公司中,575家公布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占67.41%; 278家公司未公布,占32.59%。 其中,245家公司查明了内部控制缺陷,占28.72%; 未公开的608家公司占71.28%。
年,纳入实施范围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按级别披露,其中4家(次)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的严重缺陷,共计存在15个; 22家(次)上市公司揭示了内部控制的重要缺陷,共有223家(次)上市公司揭示了内部控制的常规缺陷,共有2359家。
内部统制调查26家公司“非标准”
除了内部统制的评价之外,上市企业应该进行的事件之一是内部审计。
年,1532家上市公司发布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沪、深交易所占2492家上市公司的比例为61.48%。 其中,无标准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1506家,占98.30%; 内部统制调查的结论为“非标准意见”的共有26家公司。 其中,“强调若干事项的有段落的未保存意见”为22家,占1.44%; 《负面意见》有北大荒、贵糖股、天津磁卡、海联报4家。
纳入实施范围的853家上市公司中,3家被持否定意见的上市公司除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外,6家上市公司还向注册会计师揭示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严重缺陷。 分别是*st长油、吉林森工、长春经开、*st南化、北大荒、中材国际。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观察到,内部控制是公司自身的检查,而内部审计则是公司邀请外部审计机关进行检查的情况在增加。 上述853家上市公司中,除20家单独进行了内部控制审计外,其余833家采取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相互整合的形式。 这表明集成审计是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主流。
内部治理有很多问题/
财政部认为,公司内控规范体系运行平稳、执行较为有效,实施范围不断扩大,对全面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与应对能力,进一步提高财务新闻公开质量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从整体上看,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分别取得了三个效果。
在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中,一是公司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以此为提高公司管理水平的业务平台和有利契机,二是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比较有效地提高,在组织结构、职责分担、权限设置等许多方面要注意不足
在内控评价工作中,一是公司规范化,体现公司特色;二是公司完整的自我监督流程,形成内控评价长效工作机制;三是公开内控评价报告的企业数量稳步上升,报告新闻量增大,可读性提高,
但是,财政部也指出,公司内部控制也存在一点问题。
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一是需要加强政府监管部门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建设、内部控制规范推进培训、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监管等方面的工作。 例如,许多上市公司披露的内控评价报告格式与文案标准不同,差异较大二是部分公司对内控认识和重视程度还不够,内控评价工作存在过头现象三是部分中介机构专业能力不足,业务质量不高
内部统制评价报告书的公开,一是内部统制评价范围公开不充分,评价范围不适当。 例如,子企业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和占企业收入的比例没有公开。 二是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不科学。 例如,许多上市公司以发生误报的金额和发生直接损失的金额作为内部控制缺陷的定量标准,没有考虑潜在的误报和潜在损失金额的影响。 三是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不充分,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矫正理解不正确。 四、内控评价报告格式与文案差异较大,评价结论表达不规范。
内部统制调查报告的公开,一是调查意见的客观性、合理性进一步提高。 少数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结论不客观,审计意见类型不当;二是内部控制缺陷的性质和影响披露不够准确; 三、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结论及相关情况的披露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不一致,但未得到证明。
去年有96家上市公司违规了/
从财政部的风险来看,一些公司的内部控制和鉴定并不在意。 结果,因违规被揭发的上市公司远远多于上述内部控制有问题的企业。
《每日经济信息》在调查同花顺数据时发现,自年以来,共有231家上市公司因违规被调查。 年有96家企业违规,这一数量是年内控制有问题的31家公司的两倍。
例如,光大证券于6月21日被立案调查。 这是因为企业推荐项目的天风节能有虚假上市。 8月22日,光大证券又因“816事件”内幕交易被曝光,最终罚款超过5亿元。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光大证券投行部门、证券公司交易部门存在严重的内部控制问题。 其中,能以686亿元下单的光大证券战略投资部竟然没有纳入企业的风控系统。
遗憾的是,在年度的内部统制评价和鉴定中没有发现光大证券问题。
同样,友利控股集团、青鸟华光、彩虹精化等虚假披露、严重误导的陈述,也未能在内控内审时发现问题。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对一家公司来说,内部治理上的小洞足以从高峰滑落到谷底或消失。 从10年前的美国“安然事件”,到a股市场万福生科造假上市事件,内部控制不规范的巨大风险令人瞠目。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遇到黑鸟之类的事情是无法忍受的。
年上市企业口碑排行榜的评选中,“最佳内部治理上市企业”前50名候选人出炉。
不可否认,投资者的眼睛永远明亮。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观察到,此次评选出的50家候选公司中,没有一家公司在年度内审中出现问题。
目前,年度上市公司口碑排行榜评选投票每次通过官网都在火热进行,投资者可以登录http:/nbd/features/361,为心中优秀的上市公司投下神圣的一票。
标题:“31家企业内控内审“有大问题”治理不善易现黑天鹅”
地址:http://www.yuanmengshidai.com/yysx/3832.html